在金属表面上实现主动防冰和高效散热仍然是艰巨的挑战。超疏水性和多次液滴弹跳能力会增加金属表面除冰的可能性,特别是对于动态的表面例如飞机的机翼,液滴的多次弹跳会增加液滴在横向力的作用下离开金属表面的概率。同时,球状液滴成型的能力可以使表面冷凝模式为滴状冷凝,大大提高冷凝换热效率,避免在表面形成一层液膜阻碍冷凝换热。此外,当表面作为能量采集装置,用于吸收下落液滴的撞击动能时,更多的弹跳次数也可以提高能量的收集频率,从而提升能量收集效率。
基于Cassie-Baxter状态的“莲花效应”,通过激光烧蚀、有机吸附和氟化处理方法在钛合金上制备出具有独特四元“微柱-微凸包-纳米颗粒-氟化层”跨尺度结构。通过激光烧蚀在钛合金表面加工出呈现交联形态的微柱阵列结构,随后进行4 h的高温有机吸附和0.5 h的氟化处理,实现了164.2°的接触角、7.8°的滑动角和5次液滴弹跳。随着液滴弹跳次数的增加,液滴在表面的横向铺展程度逐渐减小,液滴趋于球化。根据测得的表面化学成分分布,提出了由有机吸附层和氟化层之间的间隙构成的“机械弹簧”,以及促进液滴多次弹跳的“机械弹簧”效应。
研究工作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(51875241)和吉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(YDZJ202101ZYTS129)的资助。相关论文“Simultaneous realization of superhydrophobicity and multiple droplet bouncing through laser ablation, organic adsorption and fluorination treatment”发表在知名学术期刊Materials Today Physics上。赵宏伟教授和马志超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,工程仿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任露泉院士给予了理论指导,马志超教授为论文的第一作者。
论文链接: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mtphys.2022.100739